校友风采

GIVE 我要捐赠

祖孙俩不一样的校园:株洲市二中

作者: 来源: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 发布时间:2016/6/26 8:03:00 点击:755次

讲述者:晏育凡(爷爷)、 晏中夫(孙子)

我是1959年进入二中初中部,六年的中学生活都在这里度过,直至1965年高中毕业,讲起来,我与二中的缘分,已经57年了。在二中的点点滴滴,影响了我一生。二中的一景一木,至今都深深刻在我脑海里。

虽然母校先后经历了两次搬迁,如今的校园,已经不是我们在校时的模样,但二中的精神和情怀,一点也没改变。

那年代,学校允许开垦操场让师生免于饥饿

现在生活变好了,说起以前的生活,很多年轻人都不会相信。我进入二中上初中时,正好碰上大跃进,大炼钢铁等不理智的运动,运动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,正经劳动力都吃不饱,更别提学生了。为了不让学生挨饿及解决部分优秀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,学校花了很大力气,组织大家勤工俭学。这部分回忆,至今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。

那时,二中校址还在现在的市八中,学校大门是一张5米多高的黑色木质双开门,十分宏伟庄严。进门就是一个大操场,两边是两个椭圆形的鱼塘。那时,学校有一个炭棒厂,专门为钢铁厂制作炭棒,高年级的学生轮流到工厂干活。我们低年级的,就做学校安排的其他力所能及的劳动,或者到学校农场参加劳动,每次半个月左右。家里条件不好的,能通过劳动获得奖学金和换取伙食费和学费,最多的,一个学期能得到40多元,相当于一个国家干部一个月的工资。

母校培养了我的文学爱好 影响了我的一生

尽管学校想方设法增加吃食,但还是有很多同学水肿,我也没幸免于难。那时,我们一学期最多只能上三个月课,那时的课程,称为“双高课”,就是效率高,质量好。老师上课都上得飞快,我们只能不停地做笔记,还要快速记忆。我们的老师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,名师效应吧,大家学习起来都很认真,抓得很紧。我这辈子爱好汉语言文学,现在正在写一部百万字的小说,这个爱好,源于我的班主任老师余棻老师。

余老师22岁毕业来到我们学校教书,我们是她的第一届学生,她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。记得高一那年,我的作文经常被她当作范文在班上念,这直接鼓励和影响了我对文学的爱好。高中二年级时,学校图书馆内所有的比较优秀的文学书籍都被我看遍了,图书馆老师还向我母亲“告状”,要母亲注意我的学习成绩。不过,那时我的成绩还算不错。我们那一届的同学,不少都考上大学,且大都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。

晏中夫:怀念在二中安静学习的岁月

晏中夫:听爷爷说起在二中的过往,有点不能相信的感觉。今年,我正好从二中毕业,在二中的生活,似乎还未离我远去。我的高中年代,都是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的,除了高一高二参加了棋艺社团,基本没有其他课余生活。爷爷那个年代,还能参加那么多劳动,丰富自己的阅历,感觉挺好的。高一是在炎帝广场对面的老校区度过的,经常有建筑噪音,搬到现在的新校区后,环境安静了很多,很适合学习。我想,以后我也会怀念在二中的这段安静学习的岁月。

(记者 成姣兰 )